义乌市中心,五大市场片区连成中国小商品城单体规模最大的市场。
9月7日,在黑龙江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棋局中,又落下重要一子。新时代、全面振兴,这些关键词所呼应的,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建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战略性产业。谈人口、政治生态、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着眼实现民族复兴的长远大局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还对提高人口整体素质、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重要问题作出全面阐述和周密部署。要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平时产得出、供得足,极端情况下顶得上、靠得住。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习近平总书记从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入手,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等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要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要求清晰明确,同时都与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这三个方面精准概况了当前东北振兴的底气和潜力。
五年过去,国家发展、东北振兴面临的内外部形势和挑战都在变,再次布局东北,经济意义突出,战略意义更突出。张占斌表示,这些新论述将东北的发展机遇放到更宽阔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进行判断,东北有资源禀赋,有产业势能,有区位优势,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东北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出来。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极端情况下顶得上、靠得住支持东北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在观察人士看来,这次座谈会意义之重大、信号之强烈、论述之深刻,可以从三个新的视角具体分析。董煜将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东北振兴擘画的着力方向概括为3+2+1:现代化的产业体系、现代化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设施,这是三大着力点。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称,东北在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东北的高质量发展关乎国家发展大局。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这是根本保证。
这其中,现代化是一个高频词。要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五年前,也是在9月,习近平集中考察东北三省,在沈阳召开的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他提出,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释放振兴发展的积极信号,今年上半年,东北三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万亿元,同比增长5.8%。
例如,谈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他说,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新的重大机遇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上,东北雄踞鸡首,地位举足轻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新时代的新突破新在哪里,又该如何突破,这是此次座谈会的观察重点,也是意义所在。董煜分析,当前,东北振兴既面临老工业基地转型的老问题,也面临高质量发展动能不足的新问题,总书记提出把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强调要在巩固存量、拓展增量、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这可谓对东北经济的新突破点了题。
提高人口整体素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这是两大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凸显东北的重要战略地位。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方位上,东北的机会在哪里?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对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的重大机遇,作出了深刻阐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利于东北把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日下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日下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协调关系,加强诚信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要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平时产得出、供得足,极端情况下顶得上、靠得住。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习近平强调,要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他强调,2018年9月在沈阳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以来,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在推动东北振兴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夯实,产业安全基础不断巩固,能源安全保障作用不断强化,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国防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改革开放呈现新气象。
要高度警惕秋汛,做好抢险救灾各项准备,有备无患。相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中,东北一定能够重振雄风、再创佳绩。
要增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加强与东部沿海和京津冀的联系,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在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激发内生发展活力。
东北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在我国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要系统布局建设东北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快论证和建设油气管道、高铁网和铁路网、新型电网和电力外送通道、新一代移动通信和数据网,加强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促进东北更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习近平指出,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东北全面振兴的根本保证。当前,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利于东北把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加强东北同中央和国家机关、东南沿海地区干部任职挂职和双向交流,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专业化素质。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是东北的首要担当。
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提高口岸通关能力和便利化程度。
要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在巩固存量、拓展增量、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习近平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扎实实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大投入,率先把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同步扩大黑土地保护实施范围,配套实施河湖连通、大型灌区续建改造工程,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建设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
习近平指出,东北资源条件较好,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区位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巨大。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国有企业振兴专项行动,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强化战略支撑作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区域创新高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以高水平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深化理论学习,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增强信心、提振精神。
要注重抓好第一批、第二批主题教育的衔接联动,落实好党中央提出的目标要求和各项重点措施。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加快边境地区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建设,加强边境村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留住现有人口,同时鼓励发展边境贸易、边境旅游和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支持在边境城市新建职业教育院校,帮助县城和小城镇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和人口聚集能力。要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
优化创新产业环境,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加大人才振兴的政策支持力度,打造更多创业创新平台,支持东北留住人才、引进人才。他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的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坚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咬定目标不放松,敢闯敢干加实干,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顶: 88踩: 18219
评论专区